首页 > 村社简介
购物车
0

村社简介

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大 荔县赵渡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芮国的建都之地,据传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多次从此处渡黄河而得名。赵渡乡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兴建"三门峡水库"时而废,80年代移民返库重建。2001年1月,赵渡乡与雨林乡合并,成立赵渡乡,后改为赵渡镇。

     赵渡镇,原赵渡乡,地处大荔县城以东25公里,黄、洛、渭三河交汇处,东依黄河与山西相望,南邻渭河与潼关毗邻,西靠洛河与沙苑、韦林、朝邑农场相接,古镇赵渡历史悠久,也是清代被称为"救世宰相"东阁大学士"闫敬铭"的故乡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渡镇是三门峡移民返库重建乡(镇)之一,辖区自然资源丰富,文化底蕴深厚,赵渡镇下辖15个村(春和、富民、新安、雨林、乐合、新建、赵东、赵西、平民、严通、仁兴、鲁安、鲁豫、利民、大庆关)。土地面积150.9平方千米。 2011年7月,撤赵渡乡建赵渡镇。

   古镇赵渡历史悠久,地灵人杰。春秋战国时期,赵渡是古芮国的建都之地,1929年赵渡曾出土过历史价值极高的“芮国鼎”。特别是,清朝时期,赵渡出现了“爱民扶英”御史刘重麟、“救时宰相”阎敬铭等一批历史名人。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“虞芮之争”、“赵匡胤千里送京娘”、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、“黄河崩赵渡—得主这一湾”等典故。 

  赵渡镇地势平坦开阔,土壤肥沃,素有“浩壤之区”的美誉,物产丰富,文化底蕴深厚。全镇辖15个行政村,20个自然村,131个村民小组,主要以冬枣、西瓜、药材、畜牧养殖等为主导产业是粮食、棉花、油料、西瓜等传统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。近年来,现代农业迅猛发展,辖区先后建成了2万余亩冬枣基地,2万余亩苜蓿基地,万亩速生杨基地,千亩以上的芦笋、葡萄、丹参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。光大”、“绿达”、“爽业”、“仙迪”等冬枣公司,超大、大河等草业开发公司也都落户赵渡,投资发展现代农业。 

   赵渡乡,2001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列为“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”;赵渡光大冬枣生产基地,2003年4月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“无公害农产品产地”;赵渡光大冬枣,2004年9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“绿色食品-产品”。 

   新时代的赵渡人,在奔小康的征途上,面对市场经济条件,结合本地优势,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,提出了“创绿色赵渡,建生态家园”的口号,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发展“3+X”项目(即万亩绿色冬枣基地项目、万头绿色奶牛基地项目、百万只土鸡基地项目和传统优势产业项目),把赵渡建成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、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基地,为新一轮的产业开发和赵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赵渡镇同时也在积极打造文化名镇、经济强镇、项目大镇,努力建设精神文明、物质文明、生态文明,使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在文化建设中,赵渡镇从硬件入手,建成文体活动中心。文体活动中心总投资51万元,建筑面积达300平方米,站内设有站长室、文化资源共享活动室、图书室、多功能室、培训室等,各科室制度健全,管理规范,全天对外开放。室外有3000平方米的文体娱乐广场,设有灯光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场,四周有健身器材26种。目前,晨练、晚练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太极拳、太极剑、扇子舞、秧歌、健美操等喜闻乐见的活动,陶冶了群众的情操,锻炼了群众的体魄,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、大繁荣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大发展。全镇发展莲菜1万亩,发展药材8000余亩,品种有沙苑子、黄芹、丹参、山药等,发展畜牧规模养羊小区4个,羊存栏4.07万只,发展养猪小区3个,猪存栏4.064万头,发展冬枣万亩, (冬枣外观鲜美,清脆味甜,皮薄肉嫩,营养丰富,且防病健身,属枣中“极品”)。速生杨1万亩,莲菜、药材、畜牧业、林业等特色产业使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。


        新时代的的今天,赵渡镇继续坚持以"农民增收、农村和谐"发展理念、 将以绿色高效农业、农业产业化之路为目标,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,努力把赵渡镇成为秦、晋、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特色农业强镇、文化旅游新镇、秦东商贸名镇。

 努力把赵渡打造成生态富裕美丽的"大荔东南门"!